壹、計畫背景
一、教育部顧問室「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
二、台北市推動生命教育委員會教材組九十二年年度計畫
三、Bottom-up、非Top-down之生命教育計畫。
貳、計畫目標
一、以最優先之生命教育議題為本,在正式課程架構下建構生命教育教案或教學單元。
二、教授合作團隊的建立。
三、教師學員與校長學員之培育。
參、活動規劃
活動名稱
預計工作目標與工作要項
第一次工作坊
生命教育各領域學理導論
分組讀書會
1透過各領域教授指導,深化學理之進修。2預計十次(92年二月至六月,每月兩次)
第二次工作坊
1轉化生命教育學理為基礎或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之研討2加入新教授、教學法、教案撰寫格式
教案研討小組系列討論會
預計三次(七月中旬、下旬,八月中旬各一次)。
第三次工作坊
教案與教學單元建構之成果研討與驗收
分組試教與修改教案
試教及觀摩,台北市由陳秀蓉校長統籌安排
成果發表與教學觀摩
由陳秀蓉校長統籌安排
成果出版規劃
1「生命教育理論入門」,由各領域教授之導論集結出書一冊。2生命教育教師手冊(分九年一貫生命教育課上下兩冊、高中職生命教育一冊,共三冊),內容有:生命教育各領域之詳實教案、延伸學習單、參考資料。
肆、教授團的組成教授團設置召集人一名,由孫效智教授擔任;執行秘書由陳立言教授擔任。
人生哲學與人生哲學教育組
黎建球(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曾煥棠(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副教授)
宗教學與宗教教育組
陳德光(輔仁大學宗教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釋慧開(南華大學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鄭素春(真理大學助理教授)
生死學與生死教育組
趙可式(成功大學護理系教授)紀潔芳(彰化師範大學教授兼圖書館館長)林綺雲(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教授兼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所長)
基本倫理學與倫理思考教育組
孫效智(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李琪明(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教授)
兩性與婚姻倫理教育組
詹德隆(輔仁大學教授兼副校長)
科技倫理與科技倫理教育組
蔡甫昌(台灣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楊秀儀(長庚大學助理教授)
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組
陳美琴(輔仁大學心理復建系副教授)陳曼玲(世新大學助理教授)吳庶深(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助理教授)鄭玉英教授
伍、教授團隊的任務
活動名稱
教授團隊任務
第一次工作坊
1全程參與,陪伴教師學員與校長學員成長,也彼此學習。2各組教授應以合作方式負責各組所屬領域之學理導論。
分組讀書會
1提供各組學員研讀各領域學理之適當書單或其他議義。2參與讀書會,指導學員討論交流。
第二次工作坊
1全程參與,陪伴教師學員與校長學員成長,也彼此學習。2各組教授應協助種子教師發掘與確定適齡適性的生命教育教學單元議題。
教案建構研討小組系列討論會
參與與指導討論
第三次工作坊
1全程參與,陪伴教師學員與校長學員成長,也彼此學習。2檢視與指導各組教案草案在理論上是否嚴謹與深入淺出。
分組試教與修改教案
擔任試教評鑑與指導修正工作。
成果發表與教學觀摩會
指導發表與教學觀摩會之進行。
陸、學員之任務
一、全程參與各項動。
二、學員與配偶應自費部分負擔三次工作坊之食宿。
三、教師學員:
(一)教師學員於第二次工作坊後開始生命教育之教案撰寫。
(二)教案之之撰寫應符合嚴格之詳案標準,讓第三者能只根據教案就能掌握教案要義進行教學。
(三)教案應經過【第三次】工作坊以及試教之考驗及其後之修訂。
(四)修訂之成果應透過教學觀摩展示成果。
(五)最後應參與教案出版之各項相關工作。
四、校長學員之主要任務即自我在生命教育素養上的成長,陪伴與協助各組教師學員,計畫最後並提出治理學校的使命宣生言(mission statements)。此外,在可能範圍內對所參與之小組進行行政協助。
柒、計畫成果出版規劃
一、生命教育理論入門,由各領域教授之導論集結出書一冊。 二、生命教育教師手冊(分九年一貫生命教育課上下兩冊、高中職生命教育一冊,共三冊),內容有:生命教育各領域之詳實教案、延伸學習單、參考資料。